前两天看英国的博主司徒建国给父母寄中国的小吃,里面有小浣熊干脆面,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以前我曾经写过怀念小时候糖果的文章,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罐头、面包、饼干和方便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供应匮乏,新鲜水果只有夏秋两季才有的吃,尤其到了冬天,水果罐头成为我唯一的期盼。那时候不管是看望病人还是走亲访友,水果罐头成为必不可少的礼品。罐头大多是铁盖胖玻璃瓶的包装,品种很多,有黄桃、雪梨、橘子、菠萝、山楂等,前面的修饰词均是“糖水”。记得每次我生病的时候,父亲都会给我撬开一瓶“糖水山楂”,山楂已经去核呈中空,汁水亮泽酸甜,入口冰凉,沁人心脾,只要吃下一碗水果罐头,我的病也就好了一大半小浣熊方便面,现在想想,得的是“馋病”吧!
糖水山楂的空罐
记忆中有一种叫作清水马蹄的特殊罐头,看图标是由荸荠制成,当时的我很搞不明白荸荠为啥叫马蹄,和动物有啥关系?还知道这种铁盒的罐头是炒菜用的,并不怎么好吃。那时候父亲有时还带回家午餐肉罐头、豆豉鲮鱼罐头,原来发罐头算属于单位的福利,即使一瓶罐头只卖七毛钱,平时也很少有人去买。当时工人医院对面的食品店是卖罐头最全的地方小浣熊方便面,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来你也许不信,那个年代,曾经有人用500车铁皮罐头和前苏联换了4架飞机,简直就是传奇。
清水马蹄罐头的包装纸
豆豉鲮鱼罐头
和罐头同样属于改善伙食的还有老面包。那时候主食基本是馒头、大饼的我,不知道面粉还可以制作出喧腾腾,喷香扑鼻的老面包。名为“老面包”的六个面包很小,两个并排挤着排成三列,表皮呈现金黄色,散发出甜蜜的小麦香味。掰开面包,里面像棉絮般松软,从舌尖一直甜到心窝里。
老面包
作为调剂早餐的食品,老面包只是偶尔出现在饭桌上,直到上小学高年级时,学校为补充学生营养,实行课间加餐制。在第二节课下课后,每个学生能分配一杯鲜牛奶和一个老面包,好像一个月只交四元钱。每天都能吃到面包,我感到十分满足,“奶足饭饱”后瞬间元气满满,原地满血复活。
和面包同属性的还有饼干,小时候家家都有一个铁质方形饼干盒,盒里放着小动物饼干。造型有鱼、小熊、猫、鸟等,硬硬脆脆的,咬一口直外飞干面儿,还有一股焦糊味儿,经常被我拿来泡在水里,软绵绵后再抿下肚。动物饼干是散装的,几毛钱一斤,满满一大袋动物饼干可以吃很久。每一次吃饼干都像是一场博弈,把手伸进饼干盒中,心中默念着想要的小动物,如果是小鸟,那就从翅膀开吃;如果是小鱼,就一口咬掉鱼尾,如果拿到重复的,就放回去重抓。动物饼干虽然实惠,但品质不稳定,有时买到火候大的,颜色更深一些,焦糊的香味也大,火候小的,颜色浅,又有股生面味儿。
装饼干的铁盒
动物饼干
当时比较高级的饼干名为“香蕉条”,顾名思义就是像香蕉一样的长条形,和现在的手指饼干很像。这种饼干有着浓郁的香蕉味儿伴着奶香味儿,更加酥脆可口。香蕉条饼干好像几毛钱一包,颜色也比动物饼干白了不少,据说是富强粉和普通面粉的区别。
司徒的视频中还出现了小浣熊干脆面,其实我吃到最早的方便面是华丰牌三鲜伊面。“食华丰,路路通”的广告词是不是有点耳熟呢?体育课后,拿出一包调料倒在面饼上,稍微晃一晃,一口咬下去,咸香脆酥,摇头晃脑起来,这时,旁边会响起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别都吃了,给我留点。”吃到最后,把袋子举到头的前上方,将面渣儿一股脑儿地倒进嘴里,简直太满足了!对于学生,上锅煮的方法太麻烦,干吃才是方便面的正确打开方式,很豪放的记忆,年轻真好!
华丰牌三鲜伊面
如今黄桃罐头、动物饼干、小浣熊方便面都再次重出江湖,在众多美食面前,却再也不能独占鳌头了。如今的孩子,再也不会拿“山楂丸”当零食吃了,不会因谁吹的泡泡大而急红了眼,丰富幸福的物质生活之外,缺少了对零食的期待感,记得有句歌词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想想,是这个意思。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QQ: 550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