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历戊戌狗年。过去是现在的果,现在是未来的因。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中国古代采取农历的干支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

天干有十个,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与地支相对的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当然,古代也用地支生肖来计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

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公元后的第一个甲子年就是公元4年,第一个戊戌年是公元38年,经历34个甲子,2018年也是戊戌狗年。

(具体算法见《天干地支纪年与生肖、节气、星座》)

单纯的干支纪年,并不能准确的表达究竟是哪一年,所以一般还需年号纪年法相互配合,即在位君主的年号加上时间。例如,戊戌变法那一年对应的公元1898年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

-1

公元前323年是戊戌年(狗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此时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秦与其它国家“合纵连横”的对抗。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其时还不满33岁。

0

公元前203年是戊戌年(狗年),垓下之围,项羽自刎,年仅31岁。

1

公元38年是戊戌年(狗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该年秋季,会稽郡瘟疫流行。

2

公元398年是戊戌年(狗年),属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东晋对峙之年;世界上,这一年,是基督教被立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年份。

3

公元938年是戊戌年(狗年),后晋天福三年,契丹会同元年,徐知诰改名李升,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辽太宗诏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唐亡之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