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南北朝简介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不是历史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北魏末年,朝政黑暗,民族矛盾严重激化,各地纷纷起义。北中国逐渐分裂为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和以高欢为首的东魏。宇文家族最终在西魏的基础上建立北周,而高欢家族在东魏基础上建立北齐,北周最终以弱胜强,吞并掉北齐北齐皇帝列表,再次统一北方。宇文泰统一北方依靠着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关陇军事贵族“八柱国十二将军”。在这个军事贵族中有一个人,就是后来的“天可汗”杨坚,后来经过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并消灭南方政权陈朝,在位期间解除了北方突厥的威胁,成功将突厥分裂为多部,天下复归一统,几百年的大分裂时期终于结束了。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齐皇帝列表,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士族或次级士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士族拥护,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

北朝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贵族关陇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也为后来的杨坚建隋打好了基础。北周武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出历史舞台。

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北齐皇帝列表-南北朝皇帝列表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QQ: 550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