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inal Psychology
心理学
【本文大部分内容属于原创,若有错误之处敬请指出】
继学生论坛的从众心理后,沉寂已久的心理学再次出击啦!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
犯罪心理学(CriminalPsychology).
1
概念
在正式开始介绍这门神秘而伟大的科学前,让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
犯罪心理:指罪犯群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理
犯罪行为:指行为主体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实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体举止
犯罪心理VS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解释个体的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及其机制,是法律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其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与刑法的关系十分密切。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
2
犯罪心理画像
其实在那些热门的与犯罪心理有关的电视剧里面和上面说的那些概念其实都并没有什么卵关系……┑( ̄Д  ̄)┍
(毕竟在电视剧中谁会给你背概念……)所以啊,其实使犯罪心理学发扬光大的是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犯罪心理画像【没错就是你们看到的那些很牛逼的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就可以推理出一个人的形象甚至是下次作案的地点balabala…】
还是先介绍下犯罪心理画像的概念吧:
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它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分析,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犯罪心理画像其实是一个动态的侦查过程。它应该贯穿于全部侦查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侦查措施相分离,并且随着案件的终结才能最后结束。
但是呢,通过翻阅无数资料,我发现其实电视剧里面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描写还是过于神话了。其实,犯罪心理画像本不可能那么神奇的,通过画像就可以找到嫌疑人其实是在很不科学的使用犯罪心理学这门科学。引用一段《犯罪心理学》(第七版)中对于犯罪画像的描述:“犯罪画像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就目前而言犯罪心理学美剧,画像至少90%是一种艺术和推测,只有10%是科学探索的结果。专业的画像专家很少提供关于罪犯心理变量的精确信息。画像很少提供明确的罪犯身份信息,或是根本就没有提供的意向。犯罪画像的作用更主要在于试图缩小侦察的范围。”
所以啊,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东西其实挺多不靠谱的(当然没有黑他们的意思 看着当做初步入门引起兴趣也是可以的)。毕竟犯罪哪里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呢?况且上面都说到了,犯罪画像可是很复杂的啊。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如果可以通过画像来缩小侦察的范围其实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是吗?至少在没有线索的时候比在茫茫人海中漫无头绪地找凶手听起来都靠谱多了。所以,犯罪心理学的应用是可以起到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提高侦查效率的效果的。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的地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犯罪心理画像也因此而被人们开始运用。犯罪画像可以追溯到开膛手杰克一案。而正是从开膛手杰克一案开始,几乎所有的侦探或者悬疑小说中,主人公都会采用犯罪画像了。回到现代,在犯罪心理学研究比较成熟的美国,描述罪犯人的特征对犯罪人格和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如同指纹和调查访问一样是现代侦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了补充一点,其实犯罪心理画像是有适用范围的,它所涉及的领域是刑事杀人犯罪(尤其适用于系列案件)。
犯罪画像在当下的应用中最著名最有效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当属FBI(联邦调查局)中的BAU(Behavioural Analysis Unit , FBI行为分析部)了。
3
实际应用
既然提到了BAU,不如就从它入手谈谈犯罪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吧。
i:FBI与犯罪心理
先介绍一下BAU:全称为Behavioural Analysis Unit ,为FBI行为分析部,过去叫BSU行为科学部。行为分析部的任务是根据对犯罪嫌疑人行为的调查和基于对案件的经验、研究来证实其可操作性,针对复杂的和犯罪嫌疑人心理敏感的案件,通常涉及暴力行为和暴力威胁,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危害儿童犯罪,危害成人,威胁、腐败、爆炸和纵火类型的案件。
FBI的一名特工霍华德·提顿(Howard Tegen)在和数名心理学家进行交流后犯罪心理学美剧,开始在位于首府华盛顿的FBI国家学院授课。他讲授了第一个犯罪画像课程,称为“应用犯罪学”。这门名为“应用犯罪学”的课程被学生们称为“犯罪心理学”。尔后,提顿还和来自FBI纽约办公室的特工帕特·姆拉尼一起向各地的警察局教授这门课程。提顿和姆拉尼首次引入了对于罪犯画像的介绍。
从霍华德·提顿1970 年引进犯罪画像之后,FBI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尔后在德克萨斯州组建了第一个FBI的犯罪画像机构。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成立了“联邦调查局的行为科学部”(这个部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犯罪画像工作的主要贡献者),最后终于创立了一种被称为犯罪现场分析(crime scene analysis)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有三种主要的方法,一是美国FBI的犯罪现场分析的方法,他们注重的是现场的各种特征,他们将现场的特征和受害人的详细报告输入到特征数据库中进行画像,这个数据库是1979年FBI行为科学部在对36名系列杀人犯和强奸犯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二是英国Canter建立的调查心理学的方法;三是诊断评估的方法,它基于临床的实践经验。
有关犯罪心理画像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应用就是FBI了,他们是将犯罪心理学应用的非常好一拨人(当然不仅限于犯罪心理画像,毕竟画像还要和很多其他的东西结合才能发出它最大的魅力w)。当然,其实通过犯罪心里画像还衍生出了一个职业:犯罪侧写师(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在BAU……)。
实际案例及分析方法就不详细介绍了,不过如果你看完这么一大段话依然还保持着对于犯罪心理的兴趣的话,首先我要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w(毕竟这些是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才总结出来的一些精华呢),其次我希望你可以继续认真看完下面的内容,应该会有一些东西能够勾起你的兴趣٩(•̤̀ᵕ•̤́๑)
ii:犯罪心理在中国
前面balabala的一堆东西讲的全是美国的东西,而且还是他们的一个的组织里的东西,感觉离我们好遥远○| ̄|_。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犯罪心理在中国的表现。
在中国从事犯罪心理这一方面的工作的人还非常的少。其实呢,给犯罪人进行心理画像这一形式被国人熟知是因为1990年代影片《沈默的羔羊》的放映。
其实也不用担心,其实我们还是有非常厉害的专家的。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被称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她的研究特长:
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李玫瑾教授
被称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如果你喜欢《今日说法》,那你对于李玫瑾教授的样子一定不会陌生。她也曾好几次做客《今日说法》。同时她也上过好几次《锵锵三人行》,讲述了一些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真的很好看的!在本文文末附上了链接w】
其实现在关于李教授的争议不少,毕竟她是公众人物,她的言论发表出来肯定会有人不认可。所以对于她的评价我觉得大家还是follow your heart吧,毕竟不同的评论是基于不同人对于她的不同感觉吧w
感谢可爱的你能看到了这里,后面的就是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啦(^∇^*)
4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QQ: 550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