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懒熊体育(ID:lanxiongports),作者:乔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自5月中旬开赛,苏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足球狂热——线下上座人数持续创造纪录,线上自发诞生的热梗与讨论把这项城市足球联赛带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另外在营销层面也展现强劲的商业吸引力(延展阅读:3轮联赛过后赞助商增至19家,“苏超”一跃成为顶流 | DEAL)。总之,2025年的苏超已然远超出足球赛事本身,成为了一种跨越体育、文旅、消费及公共服务的社会符号。
“苏超”的火,也点燃了其他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性本土足球赛事的热情。“赣超”“湘超”“川超”等10余个省和直辖市落地举行城市联赛,“齐鲁超赛”“广东省超”也陆续开展俱乐部业余联赛。当然,还包括原有的“村超”类草根足球赛事以及各地社会足球邀请赛,这一系列足球赛事正在有效填补中国足球生态。
上一次引发全民关注参与的体育赛事,还要追溯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也是在巴黎奥运周期,上百家中国品牌开启了体育营销的有效窗口,营销市场难得迎来一片火热。
这些“省超”的密集落地,也掀起营销热潮。和苏超类似,几乎每一项赛事都吸引了数十家品牌与企业参与赞助,营销热情异常高涨。这些四处落地的赛事也共同构筑出一个庞大的流量场域,以足球为载体向更庞大的社会圈层传递声量。如果说奥运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圈层对于国家荣誉的关注,那么这些赛事就是把观赛群众更细致划分,让每一个圈层都能找到匹配自身的场景以及输出渠道。
如此一来,这样以区域为单位,将观赛人群拆解为更细分的圈层的方式,让每个品牌都能找到精准的触达场景,也带动了体育营销市场的高度细致化。并且,由于赛制的独特性,各赛区以及球队可以继续就营销市场作进一步开发及利用,这些被“批量制造”的赛事,其商业潜力就自上而下得到了释放。可以说,中国足球的营销市场正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走向繁荣。
或许,政府主导、市场需求在内的诸多因素,一同推动了这些赛事在过去半年时间内的密集落地。但毫无疑问,这些争相复刻苏超的赛事,已经引爆了中国体育营销市场的又一轮狂热。
苏超在前,品牌与赞助企业显然不会再错过这一批赛事。
先说,9月7日开幕的“湘超”——“湖南省足球联赛”。根据公众号“湖南省足球联赛”消息,目前赛事已经吸引了15家赞助商加盟。其中,冠名合作伙伴为财信金控;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xunda迅达、五粮液、中国移动、永瑞体育以及茵浪体育。
再看看9月20日揭幕的“川超”——四川省城市联赛。该赛事进一步就赞助层级进行细分。根据公众号“川超足球联赛”消息,除去赛事直转播运营商及平台、网络媒体合作平台,“川超”的赞助商数量已经达到19家。最高赞助层级身份“全球独家冠名赞助商”为四川银行;其次,首席至尊合作伙伴青花郎,官方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官方赞助商百威,这3个赞助层级都分别只有1家品牌或企业参与。而官方支持企业以及官方供应商类别则共计有15家,其中包括有可口可乐、长虹、卡尔美体育、京东电器等长期参与体育营销的品牌。
以俱乐部业余联赛为主体的广东“省超”——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也展现出了十足商业吸引力。根据微信小程序“广东足球赛事通”消息,目前广东“省超”赞助商数量已经达到24家(官方合作媒体除外)。其中,最高赞助层级“赛事独家冠名”为伊利;官方高级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乐事、东风日产、郎酒股份、嘉士伯、卡尔美体育、旅控体育、中国体育彩票;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为东鹏特饮、百岁山、趣买票、广州城投华体、广州和睦家医院以及中国邮政。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参与体育营销的伊利,在今年接连成为了广东省超、蒙超的冠名赞助商,更早之前还作为苏超的官方赞助商。这样大手笔的投入,足以见得头部营销品牌对于这一系列苏超式赛事的认知与思考。
过往我们曾提到,“苏超式”赛事的区域属性,让其对区域内的本地企业有高度的商业吸引力。另一方面,较长周期的赛事安排也急剧提升了曝光属性,这也带给赞助商更多的发挥空间。由于各省市赛事筹备及赛程安排,像苏超”“蒙超”以及“湘超”常规赛在内的众多赛事就将在今年完赛,而“渝超”“川超”等赛事则被安排为跨年赛事,其营销周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些赛事带来的商业吸引与空前热度正在下沉到更细分的市场中。赛区及球队得到的火热追捧就成为了鲜明例证。
比如2025年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的烟台赛区。据公众号“烟台日报”消息,在十一假期之前,赛区及球队就累计有40余家企业单位参与赞助,涉及资金及物资总价值近千万元,已成为烟台足球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企业最广的一次商业合作。其中,烟台银行作为唯一主赞助商领衔;高级赞助商还包括南山控股、蓬莱阁景区、招金矿业、东方电子、万华化学、冰轮环境、泰和新材、杰瑞石油等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
另一边,根据公众号“直播日照”早前发布的消息显示,“齐鲁超赛”日照赛区的赞助层级则分为3级:最高级别“合作伙伴”设立两席,赞助金额为50万及以上;赞助商设有10个,赞助金额为10-30万元;热心支持单位则不限数量,赞助金额为1-5万元。其中,“球队冠名”权益需要合作伙伴赞助150万元以上,冠名期限为1年;“专场新闻发布会及相关宣传”权益则要求赞助100万元以上。
10月16日,公众号“日照市体育局”发布消息,继续就日照赛区进行招商工作。而在其中,山东港口日照港成为其合作伙伴;赞助商目前仅有1家,为日照银行。
此外,根据湘超郴州赛区组委会招商部向懒熊体育提供的招商手册显示,其赛区赞助商矩阵设置有4个层级,分别是赛区冠名合作伙伴,赞助金额150万元;赛区一级赞助商,数量为6家,赞助金额80万元;二级、三级赞助商赞助金额分别达到30万、10万元,赞助商数量为8、17家。如若按计划招满,其赞助总金额也将达到1040万元。
拿苏超做对比。从最早2024年12月,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份有关苏超的商务合作方案来看,苏超原计划赞助体系分为赛事总冠名1席,赞助金额为800万元;官方合作伙伴4席,赞助金额为150万元与50万元实物;官方赞助商10席,赞助金额50万元;官方供应商不限数量,需提供20万元实物。这意味着,早期苏超官方对于市场开发的价值评估大致要超过2100万元。
可以看到,仅仅是各大赛区及球队这样的细分标的,就已经具备有千万元级别的商业开发潜力,这足以见得赞助商对于参与赞助的高涨热情。而整体联赛层面,充足的赞助商数量也足以印证此点。
不过,按照懒熊体育的观察,各联赛旗下赛区及球队的招商工作,分别有当地体育局、组委会、足协、招商机构的参与,并非是同样的部门或机构参与招商工作。因此,对于市场开发的要求以及赞助金额、赞助权益的拆解,也大不相同。这对于想要参与其中,体育营销经验并不丰富的品牌来说,就需要提前把控好赞助细节。
眼下,不少赛事已经开始着眼2026年。据“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苏超官方将在2026年尝试将开赛日从5月中旬提前到五一假期,确保赛期覆盖两个长假,让观赛潜力能够得到进一步释放。而新一年赛事,想必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些营销标的与参与营销的品牌之间更为密切的合作与联动,多年期限的赞助合作,更为细致的权益释放方式,都将成为可能。
不管怎样,这些日趋成熟的“新“足球赛事,已然成为了中国足球以及体育营销市场不可忽视的强大增量。
聊完苏超式赛事的商业化,我们再看看全球体育市场的商业化。以下是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其他主要体育营销事件:
1、孙颖莎成为香飘飘品牌代言人、OPPO全球合作伙伴
10月10日,香飘飘正式官宣乒乓球奥运冠军孙颖莎成为为品牌代言人(原叶现泡系列)。
10月9日,OPPO官方宣布孙颖莎成为其全球合作伙伴。今年年初,孙颖莎就已经成为了OPPO智能生态全球合作伙伴,为OPPO的手表和平板等多款智能生态产品代言,并未涉及手机。
2、东鹏特饮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官方指定功能饮料
10月10日,东鹏特饮官方宣布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官方指定功能饮料。
今年6月,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曾在新闻发布会介绍,省执委会共收到涉及53个类别的121份赞助意向函,赞助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截至6月,已签约和可签约的赞助企业就已覆盖保险服务、航空服务、饮用水、体育器材等21个类别29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
3、年均约1.4亿美元,苹果公司拿下F1美国版权当地时间周五(10月17日),苹果在官网宣布与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建立为期五年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明年开始,所有F1赛事——包括练习赛、排位赛、冲刺赛、大奖赛正赛——将在美国Apple TV上独家转播,赛事均向Apple TV订阅用户开放,其中练习赛和部分比赛将免费提供。苹果还为只想观看F1赛事的用户推出了“F1 TV Premium”。
根据CNBC的报道,苹果和F1的独家转播协议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均约1.4亿美元。此前,ESPN与F1的合作,每年需要支付8500万美元的转播费用。
4、谷歌成为2028洛杉矶奥运会创始合作伙伴
10月8日,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宣布,谷歌(Google)将成为 2028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官方云服务提供商,并作为创始合作伙伴加入LA28(负责筹办奥运会的私营非营利组织)。根据协议,此次合作还将延伸至美国奥委会(Team USA)以及 NBC环球公司(NBCUniversal)在美国的赛事转播。
5、国际奥委会与世嘉公司达成多年授权协议
10月7日,国际奥委会与世嘉公司达成一项新的多年期授权协议,将推出联名商品计划,以刺猬索尼克形象与奥运五环共同呈现友谊、卓越和尊重等共同价值观。合作宣布后,国际奥委会与世嘉将进一步探索授权新设计用于特定周边联名合作的可能性,并将寻找核心合作伙伴,以推动 2026年全套联名系列的推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