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字,你一开始听到时完全摸不着头脑,但很快在各种场景里不请自来。CORTI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打开微博热搜,你可能刷到关于CORTIS成员的讨论;在B站或抖音,不少短视频配乐里写着“CORTIS 挑战”;甚至在小红书,时尚博主们也开始分享所谓的“CORTIS风穿搭”。
如果你对韩流偶像、潮流文化没有太多关注,可能会疑惑:这到底是什么?一件衣服?一首歌?一个品牌?还是某种梗?
其实,CORTIS是Big Hit Music时隔6年推出的新人组合,2025年8月18日才出道。他们的出道专辑《COLOR OUTSIDE LINES》在首周创下了43万6367张的记录。这在2025年出道的新人中排名第一,历代K-POP组合出道专辑初期排名第四。
在当下的信息洪流中,爆红似乎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但并不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像CORTIS是这样,迅速突破圈层、跨界传播,成为社交媒体的热词、年轻人口中的“暗号”,甚至引发产业内外的关注和讨论。
对路人来说,CORTIS是的突然走红可能像是一夜之间的奇迹。但它的走红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新人出道,而更像是一场多方力量叠加的流行实验。它背后有HYBE(Big Hit Music母公司)的资源和体系,有年轻人自己在社交媒体的自发扩散,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用符号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换句话说,CORTIS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语境下的必然结果。
CORTIS引爆全球
CORTIS的出现并不突然,它是HYBE精心布局的一部分。在出道之前,HYBE就通过短视频预告、概念照释出、幕后纪录片的方式,让CORTIS提前进入年轻观众的视野。
如果说流行是一场点火实验,那么CORTIS的出圈时刻,基本符合三个步骤:预热—点火—连锁反应。
出道之前,CORTIS的形象就已经占据了韩国、美国、日本的主要场所。到8月底的美国纽约,市中心随处可见CORTIS。时代广场大屏幕上,播放着主打歌《What You Want》。纽约的购物中心、洛杉矶日落大道等处,要么是组合的巨幅形象照,要么是大型电子屏幕上滚动着视频。
组合也善于利用短视频。CORTIS在出道一周内公开了3支短视频,分享着日常生活。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几乎都远远超过他们的粉丝数,也证明CORTIS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路人关注,使得他们的粉丝量持续上升。TikTok开设6天粉丝数达到100万后,仅17天就突破了200万,是今年出道的男子组合里粉丝量最高的。
截止8月底,CORTIS的TikTok粉丝数已突破200w
K-POP组合里精心策划短视频内容很常见,但像CORTIS打破这种常规,将日常生活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却鲜有。这给人一种像观看古早真人秀一样的乐趣。没有化妆的脸和日常的舒适穿着,去海外拍摄前收拾行李,成员之间自然的对话,观众们觉得“偶像界刮起了新风”。
特别是出道之处,拍摄现场、练习室等成员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入了新曲的歌词和舞蹈的线索,刺激了观众们的好奇心。Intro歌曲《GO!》MV公开后,立即进入了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YouTube人气急速上升的MV排行榜。
CORTIS出道作品《What You Want》官方MV上线12个小时后点击率就突破了500万次。按在YouTube的播放计,MV在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5个国家/地区的人气MV“TOP100”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北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比利时、挪威、瑞典、德国等)的人气非常高。
两首歌的舞蹈挑战在网络上很受欢迎,以至于形成一股全球的风潮。CORTIS 在 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上的粉丝增速非常快,有不少国际用户在关注、翻唱、二创视频、发表评论。短视频的全球属性让他们被更多非韩国区的年轻人注意到,这在国际和本土热度的时间差上会造成“海外先爆”的感觉。
去偶像工业化
CORTIS 在国际市场与全球粉丝群体的反应非常之快,并且在国际流媒体和榜单上的表现极为突出,这让外界或粉丝感受“国外热度更快、更明显”,并不代表他们在韩国是不成功的。
专辑销量、首周销量、实体专辑榜单成绩、苹果音乐韩国榜单进入 Top10 等,都显示他们在韩国本土市场是有实力和竞争力的,也打破了2025年新男团的首周销量纪录。但确实作为新人团体,他们还没完全达到全民知名、数字霸榜常态的阶段。
9月21日,CORTIS成功登顶Apple Music日榜第一
相比各种数据和成绩,CORTIS的亮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们不止于宣告又一支“第五代偶像”的诞生,更是宣告着K-POP范式的又一次转变。除了视觉上的去掉精修感,更日常化,在成员定位上,也从“表演者”向“创作者”转换。
团队全员不仅参与作词、作曲、编舞,还融入MV联合导演、专辑包装设计等各环节,这对CORTIS而言不是选择,而是必然。他们采用的是“连一行歌词都五人一起深思”的共创方式,目标并非打造由外部专家润色后的完美“商品”,而是呈现凝聚成员真实想法与原始创意的“作品”。
像《GO!》和《JoyRide》的 MV 就是成员自制的。在采访中,他们说大家拿着一台摄像机随性拍了几天,没有任何华丽设备。头脑风暴时,有人提议把 360 度相机含在嘴里跑动,他们真的去尝试了,而且这些镜头最终用在了正式版 MV里。导演和视觉团队在成员创作的基础上又花了很多心思去打磨《GO!》,它也成为了 CORTIS 正式向世界发布的第一支 MV。
团队的独特性,在出道专辑《COLOR OUTSIDE THE LINES》的制作阵容中达到巅峰。不仅主打曲,包括收录曲《GO!》和《JoyRide》都由全员参与词曲创作。这个团队是为创作而集结,而非单纯被打造的偶像。
创作不仅是成员的身份证明,本身也是组合的内容产品。成员们互相拍摄专注工作的瞬间等,所有的创作片段都成为CORTIS的独特故事。成员之间也打破了角色界限,主舞、主唱等传统职能划分在CORTIS并不存在。全员既是制作人、表演者又是影像导演。如今的艺人已不仅是多才多艺,而是善于用多媒介整合表达自我思想。
成员们自制版MV
这种刻意“去偶像工业化”的包装手法,给粉丝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韩国媒体评论说:“CORTIS的出道方式,是在偶像工业和艺术家真实感之间做平衡。”这种包装,本身就是为了降低受众对公司制造、精心包装的反感。
年轻人的身份符号
但真正使得CORTIS走向大众的,还是他们切中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的自发传播。
CORTIS在刚出道时,知名度并不算大,这恰恰成为早期粉丝的资本——“我比别人更早知道”。这种“早知道”的优越感,是很多人追随CORTIS的初始动机。
当组合迅速走红,懵懵懂懂的路人开始发问“CORTIS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身边人都在说?”粉上CORTIS,则成为打入圈子,找到群体认同感的一种方式。这不只是追星,更是一种身份表达。CORTIS的价值并不局限在舞台上,而是已经进入了年轻人的日常语境。
CORTIS的音乐和视觉表达,普遍带有一点孤独气质和反叛气场。歌词中常出现关于越界、找自我的主题,配合上不常规的视觉表达,营造出少年的不羁。这种氛围与很多年轻人现实中的情绪相吻合。有网友说:“深夜走路听CORTIS的歌,好像全世界都理解我了。”还有人写道,“在我几乎快要丧失对青春的感受时,CORTIS出现在了我的世界里”。
类似的共鸣评论在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也推动了团队物料的迅速传播。CORTIS已经超越了一支新人团的范畴,而被转化为一种“可以玩”的文化现象。
《GO!》MV里的一个舞蹈动作,既简单又具有识别度,被粉丝和路人模仿后上传短视频。如今CORTIS舞蹈挑战已经席卷全球。在国内,周笔畅、万妮达、黄明昊、庆怜、力丸……等一众明星已参与翻跳。有网友说:“动作真的洗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
成员的穿搭也成为年轻人的模仿对象。成员穿的卫衣被网友“求同款”,电商平台迅速上架CORTIS成员同款穿搭。“粉上CORTIS后的穿搭变化”成了热门帖子。
CORTIS成员出道后不久在直播中的即兴演唱,片段被粉丝剪辑传播成为热门。评论区里,有网友说:“虽然听不懂韩文,但感觉就是我的青春。”
这种“最小可模仿单位”,正是流行的关键:不管是舞步、单品还是口头禅,只要容易被复制,就能迅速成为社交传播的燃料。
当然,作为一直刚刚出道的新人团体,CORTIS在短时间内已经被注意到,但在更广大的普通听众里的熟悉程度可能还没非常高。况且,因为HYBE出名案例实在太多,很多人自然把 CORTIS 与这些成功的团体比较。CORTIS 虽然继承了这些资源,但要复制或比肩这些超级团体的影响力、流行度,仍需要时间和更多突破,才不会成为昙花一现的话题,被下一个流行取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益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