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条看不见的“电力高速”在南中国与长三角间悄然贯通——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完成跨经营区电力调配,南方电网180万千瓦清洁电力经云霄直流通道紧急驰援长三角,4230万千瓦时电能精准注入浙江、上海电网。这场看似常规的电力输送,实则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里程碑: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联通机制全面落地,电力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正式按下“加速键”。
01
从“区域墙”到“高速路”:一场解渴的跨区驰援
此次交易的突破性,要从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区域分割”痛点说起。我国电网长期按行政区域“分省而治”,国家电网覆盖26个省(区、市),南方电网服务5省区。这一模式曾保障区域电力平衡,但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与用电需求激增下愈发“力不从心”:东部省份负荷屡创新高却缺绿电,南方清洁能源富集却偶现“窝电”,计划型调配更难应对突发缺口。
10月的浙江正遭遇这样的困境:罕见持续高温让全省最高负荷飙升至11582万千瓦,同比增幅达24.7%,国庆期间负荷同比更是暴涨35.8%。雪上加霜的是,灵绍直流等外电入浙通道恰逢年度检修,省外电力供给骤减。“这时候南方电网的支援就是‘及时雨’,没有这180万千瓦清洁电力,我们可能得临时增加煤电开机,既增成本又影响‘双碳’目标。”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计划处副处长沈绍斐直言。
这场驰援的创新之处,在于用“现货交易”替代了传统计划调配,全程实现“需求汇聚-市场出清-精准输送”:国网华东分部先汇总浙沪用电需求形成量价曲线,传递至南方现货交易平台;南方电网根据云南水电大发、广东风电稳定的富余情况完成出清,最终通过云霄直流实现12时向浙江送180万千瓦、14时向上海送90万千瓦的精准匹配。正如专家所言,过去省间交易像“包办婚姻”,如今现货交易更像“自由恋爱”,价格信号让供需自主匹配,实现双赢。
02
破局十年:政策、硬件与机制的“三位一体”
两大电网的首次跨区现货交易绝非偶然,而是政策驱动、硬件支撑、机制创新协同发力的结果。
政策锚定:从蓝图到细则的落地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初步建成、203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破“分省平衡”的路径依赖。随后配套政策密集跟进:2023年《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统一了交易规则与结算机制,两大电网联合制定的技术规范更好解决了系统接口不兼容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政策是‘路线图’,明确了改革方向,技术与机制创新则是‘施工队’。”电力市场资深研究者表示。
硬件联通:云霄直流打通“任督二脉”
如果说政策是“软联通”,云霄直流就是关键“硬基础”。这条2022年投运的通道连接福建与广东,额定容量300万千瓦,不仅实现物理互联,更搭载智能控制系统,能实时传递电价、负荷等数据,为市场化交易提供技术支撑。此前两大电网虽有互联,但多为“点对点”联络,难以形成市场化交易条件。此次交易中,南方电网正是利用通道剩余容量,将原本计划送广东的电力转输浙沪,实现资源“二次优化”。
机制创新:从“计划价”到“市场价”的跨越
现货交易的核心是“价格发现”,如同“电力农贸市场”,分时电价真实反映供需关系。此次交易中,浙江12时现货电价较基准价上浮20%达0.8元/千瓦时,而广东同期因风电大发电价仅0.5元/千瓦时,价差驱动清洁电力自然流向高需求区域。“过去靠行政协调,现在价格是‘指挥棒’,既提效率又减干预。”研究者解释。更重要的是,双方在交易时序、报价方式等关键环节达成共识,形成了可复制的跨区交易模板。
03
不止于保供:统一市场的长期价值
短期看,这场交易解了浙沪的燃眉之急;长期而言,它正在重塑电力系统逻辑,为能源转型注入动力。
在护航“双碳”方面,现货交易让系统更灵活。2023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已超35%,统一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激活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参与调峰。“过去依赖煤电调峰,未来储能、充电桩甚至工业负荷都能参与,成本更低。”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专家表示。
在清洁能源消纳上,市场机制让绿电“物尽其用”。我国清洁能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现货交易通过价格杠杆让西南水电、西北风光“长途跋涉”到需求端。此次南方电网送出的电力中90%是水电和风电,相当于减少浙江燃煤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2023年1—9月,全国跨区现货交易中清洁能源占比已达41%,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对用户而言,统一市场更意味着用电成本优化。工业企业可在电价低谷多用电降成本,居民也将受益于更灵活的分时电价。更深远的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售电公司、虚拟电厂等新角色将涌入,像电商整合小商家一样聚合分散资源参与交易,推动市场从“生产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结语
永远在路上的能源变革
从“区域墙”到“高速路”,从“计划调配”到“市场定价”,两大电网的首次跨区现货交易,让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从理念走向实践。这场变革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保供难题,更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筑牢基础。
尽管区域利益平衡、市场风险防控等挑战仍在,但正如行业共识:“统一电力市场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今天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的电力系统铺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能源注脚。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网浙江电力、南方电网及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