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汉服老店,倒在双11前夕

尽管双11已经拉开帷幕,但一家12年的汉服老店,却选择了在此期间清仓闭店。

10月9日,经营12年的汉服老店“子衣明堂”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10月15日清仓闭店。

根据公告,“子衣明堂”表示,由于遭受市场大环境行业系统性挑战,无力继续经营,经考虑决定正式闭店,并启动清仓计划,回馈市场。

对于“子衣明堂”的闭店,诸多粉丝表示遗憾,在社交平台,不少粉丝留言,透露了对该店的不舍。

图:“子衣明堂”的闭店公告及粉丝留言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实际上,并非一家“子衣明堂”选择闭店。此前,素有“汉服代言人”的演员徐娇,汉服品牌“织羽集”也进行了闭店处理。十步汉飏、无界whatever闭店,六仙书阁也在今年选择转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行业已经迎来几波汉服闭店潮。

这背后的原因是,年轻人或许开始对汉服祛魅。而汉服市场,即便做了多年,也仍难以走进大众消费圈。

在以黎黎为代表的诸多消费者看来,事实上,汉服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乱象,“不管是马面裙,还是其他汉服,在市场的热炒下,实际上已经乱象丛生,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现象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在黎黎看来,真正的“华流”,应该是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展示复古或者地域风格,只有真正融入了文化,并拿捏现代市场的消费心理,才能长久。”

年轻人不再推崇“汉服”?

对于“子衣明堂”的闭店,和诸多该店的粉丝一样,黎黎同样表示遗憾。

作为汉服爱好者,黎黎亦曾多次在“子衣明堂”店里购物,“它家的衣服式样和材质都可以,出过不少爆款。”

但黎黎对闭店表示理解,“实际上,不管是风靡一时的马面裙,还是其他汉服,在经过市场的洗礼后,都在悄然降温。”

黎黎曾是典型的汉服爱好者,在她的衣柜里,各种款式和颜色的汉服占据了小半个衣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最狂热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就想买,冲动的时候,几乎不考虑价格。”

黎黎告诉《听筒Tech》,在她购买过的汉服中,价位从200-2000元不等,“有时候碰到面料很好,做工很精致的,便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尤其是马面裙,因为平时也可以穿,买得更多。”黎黎透露,日常,她经常会穿马面裙出席各种场合。

但今年以来,黎黎对包括马面裙在内的汉服的狂热有所降温,“很少买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不少了;另一方面,是汉服现在确实已经缺乏新意了。”

更重要的是,黎黎认为,越来越多的汉服,不仅货不对版,而且价格虚高,“像很多店铺,标价400-500元甚至上千,实际上拿到手以后,品质也就值100元左右。”

黎黎直言,随着年轻人对汉服的热捧,不少商家以“定制”,或“特殊工艺”等为由,动辄标价上千元,但实际的货品却品质并不高,“有些货品甚至肉眼可见,成本不到百元。”

黎黎就踩过不少这样的坑,她告诉《听筒Tech(ID:tingtongtech)》,某次,她在某平台的直播间看中了一款马面裙,按主播介绍,该品牌为原创设计,面料采用的是非遗工艺,刺绣为手工刺绣,标价近千元一条,“据主播介绍,所售马面裙因工艺特殊,每款的件数都有限,因此售价不低。”

在多次听过介绍和看了评价之后,黎黎最终心动下单,“打完折后880元。”黎黎透露,实际上,价格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但遗憾的是,她拿到裙子后发现,“明显货不对版,先不说材质,仅工艺,就和普通的裙子没有多少区别。”

对于这条裙子,黎黎最终退货,“实际上,这种情况,我后续也碰到过多次,慢慢地,就开始对‘定制’、‘原创设计’等标签祛魅了。”

图:“汉服”相关搜索页面  来源:淘宝 《听筒Tech》截图

实际上,不仅仅是黎黎,也不仅仅是马面裙,黎黎感受,整个“汉服市场”,都在降温,“高价的汉服,买的人越来越少了。”

黎黎认为,这背后,和诸多潮流前线的产品一样,喜爱国风服饰的年轻人也难逃被“刺”,前有迪奥2.9万元一件的马面裙,后有标价千元起步的“高端定制”款,在诸多电商平台,搜索马面裙或汉服,标价过万元的也比比皆是。

一位喜欢国风服饰的消费者亦告诉《听筒Tech》,“稍微对工艺有点讲究的产品,在平台上要价都不低,要捂紧自己的钱包,当前这个价位距离大众日常穿搭消费水平着实有点远。”

当然也有平价的国风服饰,如百左右一套的汉服,但这些服装品质不一。

“有些汉服,质量一般,穿一两次就报废了。”黎黎告知《听筒Tech》,她在购买国风服饰时,除了考虑款式外,更注重性价比。

商家降温

实际上,对于消费者的心态变迁,商家早有感知。而对于“子衣明堂”的闭店,不少商家亦表示“不足为奇”。

一位在河北某地经营一家汉服网店的店主刘哥,在年初便对汉服的降温有所体会,他感叹,没想到汉服,尤其是马面裙仅仅只爆火了一年多时间,便开始在年轻人心中“失宠”。

刘哥对《听筒Tech》透露,“2024年春节,马面裙刚火的时候,店里的裙子基本不愁卖,贵的五六百,便宜的100多(元),一个月能卖个几百条甚至上千条。”

刘哥甚至在2024年与一位服装设计师合作,专门销售其设计的小众马面裙,“特点在于她的图案,兼具了二次元风格,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据刘哥透露,彼时,该“原创设计”的马面裙,销售定价500-800元不等,“尽管价位有点偏高,但在去年的销量还可以,利润也比较高。”

变化发生在2024年下半年,“按理,临近过年,马面裙的销量会比较好,但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刘哥感叹,“定价100元左右的平价马面裙还好,一个月总能卖出几百条,但原创设计的马面裙,有时候一个月也销不动一件。”

今年5月,刘哥停止了与上述服装设计师的合作。“高价的马面裙已经卖不动了。”刘哥直言,“我分析原因,可能还是同质化太严重了。另外,随着市场的火热,消费者对裙子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一条定价超500元的裙子,消费者可能期待能收到800元左右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可以降低定价,但市场火了以后,马面裙的成本是上升的,尤其是定制的马面裙。”刘哥表示,他们尝试过对原创马面裙进行降价,“虽然也有一定的销量,但最后一算账,利润低得可怜。”

实际上,不仅仅是刘哥有这样的体验,近两年来,不少汉服店宣布清仓,价格低至9.9元起。更有不少知名老店,相继官宣闭店。

不仅仅是“子衣明堂”,日前,一家7年老店“明镜华服”同样公告,将于2025年11月7日闭店,该店在淘宝仍有超21万粉丝,是古韵汉服店铺榜TOP1,店铺年销量超30万件。

图:部分汉服店的闭店公告  来源:淘宝 《听筒Tech》截图

除“子衣明堂”和“明镜华服”之外,公开的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10月,便有包括“回溯原创国风”、“山与-国风汉服体验馆”等知名的近十家汉服店选择清仓闭店。

而在刘哥看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店铺最终都会闭店。无论是马面裙,襦裙亦或褙子,最终市场可能会集中到几家。”

“华流”如何持续?

当马面裙四位数的标价令人咋舌,当东北大花袄被贴上“季节限定”的标签,当汉服店相继清仓或闭店,一个问题便悄然浮现:“华流”时尚,如何才能跨越价格的壁垒与时光的考验,真正实现传承?

在黎黎看来,华流时尚的永存,首先需要打破“昂贵即高贵”的迷思。

以马面裙为例,作为明代传统服饰,其价值本应蕴含在精湛工艺与文化象征中,而非仅仅体现在价格标签上。近年来,有品牌通过创新面料与生产流程,推出不同价格区间的马面裙。而实际上,价格的适度亲民化,不是对传统的降格,而是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必要途径。

“作为消费者和爱好者,希望商家能更多地关注我们的需求,让国风真正走向大众消费的日常,而非‘束之高阁’。”这是黎黎的建议,也是很多国风爱好者的心声。

与此同时,刘哥还认为,很多国风产品,面临的“易过时”困境,实则源于行业对传统元素运用的僵化理解。

此前,就有不少产品一度十分流行。

比如,东北大花袄也凭借复古情怀、地域文化迅速在互联网走红,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但“烟花易冷”,如同一阵旋风,很快就淹没在时尚圈。而诸如战国袍、襦裙等汉服服饰,也在小众群体流行,但一直很难破圈。

刘哥认为,主要在于,很多商家观念存在问题,“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灵感的活水源头。”

以大花袄这种单品为例,色彩艳丽、图案繁复,完全可以解构重组。比如,做一件融合大花元素的现代剪裁外套,或者做成一只点缀传统纹样的简约手袋。如此,传统元素便能跨越时空,与现代审美无缝衔接。

而汉服服装,除了走出价格怪圈,也可以在设计、裁剪上做文章。

实际上 ,汉服的设计革新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与历史的对话。现代汉服设计可以保留传统形制精髓,同时在图案、颜色和细节上融入当代审美。

例如,将汉服元素与日常服装结合,交领上衣搭配现代裤装,马面裙与简约T恤的组合,这种”汉服混搭风”已然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

工作场合的汉服改良更是关键。简化袖长、调整裙摆高度、采用更具现代感的色彩搭配,都能让汉服更贴合现代生活节奏。一些新兴汉服品牌已经开始探索这一领域,也在推出”办公室友好型”汉服系列。

实际上,在刘哥看来,华流时尚永存的真正密码,在于找到“变”与“不变”的平衡点。

不变的是文化内核与精神气质,变的是表现形式与载体。汉服可以保留形制精髓而采用更易打理的现代面料;传统刺绣可以脱离原有载体,点缀于日常配饰;中国色系可以融入国际流行趋势,形成独特视觉语言。

“汉服若只停留在表面模仿,终究会沦为时尚的过客。”刘哥坦言。

而一定意义上,华流真正的生命力源于承载的文化内涵,永存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复兴;不在于守旧,而在于创新。

诸如,刘哥就认为,未来的汉服发展应该是多元并存的,既有严格遵循传统的礼服体系,也有适应现代生活的改良款式;既有高端定制的艺术品,也有平民化的日常服饰。这种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让汉服真正走出小众圈。

黎黎也表示,“当汉服能够在材质上满足现代需求,在价格上更加亲民,在设计上沟通古今,在文化上传承创新,它便能超越小众趣味,成为流动的、活的、永恒的中国美学象征。”

也即是说,真正的华流,是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既承载千年文明积淀,又拥抱当下生活脉搏的永恒时尚。这不仅是汉服的未来,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存续与发展的船票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来自AI。)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听筒Tech”,作者:陈   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9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