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AI减肥这么赚钱:年入7亿,最近又融资2.5亿

我是真不知道,AI居然还可以干这事:帮你减肥,还这么赚钱!

据报道,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 Simple Life,本月融资了3500万美元(约2.5亿元)。更让人吃惊的是,与融资相比,它的赚钱能力更厉害:年收入1亿美元(约7亿元),同比增长64%。

它的投资方也挺新鲜,领投方叫哈特贝特,创始人是演员兼企业家凯文・哈特。看过《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吗?里面的弗里奇,就是他演的。

既然AI减肥这么赚钱,国内是否已经模仿者一片了?铅笔道扫了一眼自家的数据库(铅笔道DATA),答案居然是很少。

国内AI应用已经如火如荼2-3年,为何会错过这么一个赚钱赛道,实在令人费解。本文尝试找找答案。

01

先看看Simple Life是怎么年入7亿的。

它的切入点很刚需,就是用AI帮你管理体重,通俗讲就是“减肥”:通过个性化方案、按需虚拟指导和实时营养洞察,帮用户减肥。

乍听上去,这个想法很普通啊。在国内,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也出现过很多减肥APP,比如提供减肥知识、食谱、运动指导等,后来逐渐发展出体重管理、饮食记录、运动计划、社交互动等更丰富的功能。

比如2011年上线的薄荷 App,该公司最新一轮融资在2021年11月(D+轮),融资金额约1亿元;再比如2015年成立的Keep,创始人根据自己的减肥经验创建了该 APP。

这些公司虽然发展不错,但并没有像Simple Life一样,能在AI减肥方向,有这么大的爆发性突破。

那么,Simple Life的做法有哪些不一样?是怎么把AI与减肥这件事擦出火花的。

仔细研究起来,Simple Life的做法还真挺特别。它是真的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把减肥付诸于行动——毕竟,减肥是反人性的,和戒烟一样,坚持一时容易,但长期坚持很难。

Simple Life的核心亮点,是把科学减肥行动与AI高度结合,把减肥这项原本乏味的行动,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游戏体验。

它的CEO迈克・普里特科夫说“我们正将健康习惯转化为一款具有激励性的游戏,帮助人们不仅能看到成果,还能与健康建立更积极的关系。”

举几个例子,它的产品具有以下机制:

1、成功分数体系: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如拍照、打卡、称重等,计算出“成功分数”,并刷新 “今日计划”。“成功分数”基于同年龄、同 BMI 人群的群体预测,让用户清楚自己的减肥进度和成果,就像游戏中积累经验值一样,每一次的行动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2、游戏化奖励:用户在完成减肥任务,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保持健康饮食等,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可以解锁新的健康食谱、获得虚拟的荣誉称号等。

3、动态日程与实时反馈:AI 教练 Avo 会把饮食、运动、断食等计划装进一张动态日程中,根据用户的实时数据,如照片、文字、体重、步数、心情等,每小时滚动优化,动态修正计划。例如,用户前一天饿到睡不着,第二天系统会自动缩短断食时长。

数据显示,这些游戏机制真的能帮你减肥。

一项针对5万多名用户的同行评审研究显示,42%的活跃用户在一年内减重至少 5%,且参与度越高,减重效果越显著。

2025 年,其人工智能教练Avo荣获 “医疗科技突破奖”的“最佳虚拟健康教练”称号。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Avo 每天处理约30万条饮食记录,应对超过10万次指导对话,为用户提供有关营养、运动、断食和日常习惯的精细化建议。

2024 年,其“营养评分”功能获得英国饮食协会颁发的“数字创新奖”。目前,该功能已被使用超过 2800 万次。

那么,如此好用的产品如何收费呢?答案是:订阅制付费模式。

免费用户每天只能与 AI 健康教练 Avo 对话两次,若想解锁无限陪伴等更多高级功能,则需升级为 Premium 会员。凭借这种订阅制服务模式,Simple Life 在 2024 年的收入已突破 1 亿美元,同比增长64%。

这个付费有2个前提,首先是产品好用,真能帮用户减肥;其次是决策成本低。最低订阅价格4.99美元,其他的价格区间也多在几十美元。比如间歇性断食应用“Simple”年付价格为39.99美元,“Simple”断食高级版(年付)为29.99美元。

02

Simple life所处的赛道是:消费健康-体重管理。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全球数字健康市场规模将从约3400亿美元增长至约9400亿美元,但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要么成本高昂、体系零散,要么难以实现规模化普及。

Simple life的崛起,给了国内一个“AI解法”。

国内减肥市场面临哪些痛点?

比如生活方式调整,便宜是便宜,但很难让人坚持。饮食价格是真不高,一天花费大约20-50元。你也可以选择运动,花费也可以控制在几百元。这些方式成本低,但能坚持下去的老百姓已经瘦下来了,剩下的都是坚持不下去的。

比如中医减肥:针灸、拔罐、中药汤剂等。单次治疗费用可能在100-200 多元不等,医保报销后约几十元,一个疗程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总体不贵,但中医减肥体系零散,不同的中医机构和医生在治疗方法和方案差异较大。

再比如药物治疗,成本高昂。常用的减重药物如奥利司他等,价格在 500-2000 元 / 月不等,而 GLP-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价格相对更高。

又比如手术治疗,价格更贵,普及程度低。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可能会选择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等,手术费用约为数万元,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Simple life的AI解法,刚好能打破这些痛点:有效(游戏激励),不贵(几十美元)。

这个AI解法,或许也能适合国内。但实际情况是,国内AI减肥还是一个极少数公司涉及的领域:不排除Keep、薄荷健康等老玩家正在探索AI,但公开的新玩家少之又少。

更具体的情况是:最近3年,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减肥公司不超过5家。总体而言,国内的减肥企业主要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减肥类营养食品,比如玛士撒拉(特医食品、营养强化食品等)。

第二类是减肥餐饮品牌,比如咚吃——将配好的餐品冷冻装袋,冷链配送到家,用户用微波炉或者水煮加热后即可食用。

第三类是减肥社区,比如瘦吧科技。它于2016年成立(总部广州),近9年时间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 117 个国家及地区,累计服务 436 万用户,助力134万用户减重545万公斤。

第四类是AI大模型公司,比如诺特健康。

2025年3月,诺特健康等机构联合发布了体重管理AI大模型——“减单” 在合肥正式发布。“减单” 是在DeepSeek、OpenAI、豆包等3个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诺特公司 21 年的知识库积累以及超过40万患者的管理数据训练而成,可帮助临床营养师快速构建客户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更主动、精准地干预患者。

以上四类公司,与Simple life模式比较接近的是第三类与第四类。

在国外,Simple Life 的爆发给出了明确的需求信号。而在国内,有超5亿超重或肥胖人群(2024年/美年大健康),他们同样有明确的减肥需求。

FDL 数食主张发布的《2025 年体重管理食品趋势报告》显示,我国体重管理市场规模 2025 年有望达到 3260 亿元。

基于以上可以推测:未来3年,国内AI减肥市场,有望长出一批新的独角兽。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不说谎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5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