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携程、飞猪刺刀见红

01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小有名气的带货旅游博主A君聊了聊今年双十一在线旅游行业的走势。

他是那种总能拿到第一手情报的选手,朋友圈比各家OTA渠道消息还快,早在十一大家还堵在路上时,就已经着手预热今年双十一了。

刷到他的推文后,我忍不住问他,是不是太卷了?

A君苦笑着和我解释,“今年双十一,刺激得很,稍晚点就没好货了。”

我开始以为他说的是价格,结果人家说的是气氛。

他称,“我们都是被飞猪推着往前走,上个月就已经开始发排期、审素材、敲坑位了。”

我点点头,的确听到不少同业在讲这个事,有些国庆都没放怎么休息,直接开始备战。

“飞猪现在是和手机淘宝完全打通的节奏。”A君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而且这是它并入淘天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压力非常大,必须要成功。”

这句话,说得云淡风轻,但分量不轻。

飞猪现在归在蒋凡手下,同一体系下还有饿了么和手淘,而饿了么今年状态不错,流量、订单、日活都稳步提升,飞猪自然也不能输。

蒋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飞猪国庆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履约GMV较去年增长48%,老板们也自然会寄予更多厚望。

但其实这场仗的硝烟,又不止在飞猪一方。

前段时间,携程的朋友也话里话外和我透着好奇:为什么今年飞猪这么高调?是不是有了什么特别的资源?

我理解他们的好奇,毕竟,携程对双十一的态度,从去年的跃跃欲试,到今年的格外重视,已经是一条明显曲线。

特别是刚结束的第五届携程919全球旅行划算节,同样干出大成绩,累计带动全球活动商品总GMV达35亿,同比翻倍。

不仅江浙沪销量出色,而且趁着飞猪团队内部做了一轮架构调整,一波操作抢到了不少好货,也积累了双十一信心。

“所以现在携程、飞猪都想在双十一搞点动作。”A君说。

他给我看了一份预售策略单,我粗略扫了一眼,里头好几款产品价格已经干到历史最低点。

“问题是,好货就那么多。”他笑着说,“你抢了,我就没了,这就容易激化矛盾嘛!”

双十一,刚刚开场,火星已经落地。

02

肉眼可见,今年双十一,平台之间的内卷已经来到了新一轮峰值。

一边是飞猪和携程的双雄对峙,另一边,美团、同程、抖音生活服务、京东旅行等新老玩家也都在虎视眈眈。

每一家都想从酒旅的促销节点上分一杯羹,但真正能把双十一打成行业传统的,目前还真就是这两家。

站在商家角度看,不跟双十一,仿佛错过了全年最后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这些年,酒旅商家不参与双十一,就像线下商场不挂圣诞灯,不在平台露个头,没搞点年末爆品,都不好意思跟老板做年终汇报。

酒店、度假、出境、门票,所有品类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消费者,正好可以在这个节点,用最低的预算拿到最优的产品。

这是一次价格极限试探,也是一次战略火力展示。

而对于平台们来说,双十一早就不只是GMV和销量,更像一场供应链控制力和合作粘性的集体验证。

前段时间,一位华东老牌度假酒店集团的负责人和我聊到这个问题,他说他们现在每年都会提前规划双十一SKU,甚至在飞猪和携程之间做独家选择。

“你要不给资源,人家平台就把量给别人。”他说,“现在是我们追着平台跑。”

懂流量,更要懂节奏,这正是双十一酒旅企业营销最重要的一环。

更现实的是,当下市场环境,确实给了平台和商家不得不打的理由。

今年暑期看上去热闹,但自驾床车、睡帐篷、洗浴中心,让很多国内酒店、度假村最终算下来的账并不好看。

旺季不旺,淡季提前,前有强对流天气,后有价格战绞杀,中小商家现金流吃紧,许多人都把最后的希望押在了双十一。

不少品牌私下跟我讲,现在的价格策略已经不是活动价,那是救命价。

说白了,国庆的没赚够,双十一得补回来,甚至有品牌干脆把十一的低价延续到春节,不挣钱也得先把人留住。

在这个大背景下,飞猪、携程今年的声量明显比去年更饱满,一方面,是平台动作更积极,另一方面,是商家配合度更高。

特别是在中高端出境游产品这一块,双十一已经逐渐演变为提前锁客的关键场。

一位做马尔代夫酒店的朋友告诉我,今年国庆他卖得超出预期,于是打算加码双十一,他还特意提到,早在七月份,就有同行开始和飞猪对接双十一资源。

原话是:“现在还没定内容的,基本上是上不了车了。”

我问他为什么大家这么着急,他说,年轻用户在飞猪的比例很高,今年表现特别明显,高净值用户尤其偏爱飞猪的长线产品。

而平台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决策留在自己这边。

那在这种状态下,谁能提前抢占用户心智,价格策略上出奇制胜,自然能在年底拉出最后一条增长曲线。

03

那么问题来了,不少同业都在担心今年行情不好,买家还会买单吗?

从今年携程919的大卖来看,真正在一线接触用户的人,会告诉你另一个事实。

消费者没那么容易被卷跑,也绝没有冷场。

换句话说,是精打细算成了新常态。

很多朋友跟我说,今年十一本想出去玩一趟,但价格实在太高,最后干脆按下了暂停键,没有被高峰消费收割,倒是为双十一大促留下预算空间。

有人等着孩子学校的秋假错峰出行,也有人公司年假必须清完,还有人正在找春节前的一个冷门窗口,能错峰又能省钱。

这些真实存在的需求,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引爆点。

所以,你现在问消费者去哪,他们不一定有明确目的地,主打一个哪便宜去哪,而飞猪、携程最近的爆款专场,可能大多数人都已经加入了收藏夹。

今天的消费者不需要冷静,他们只是等羊毛的劲头越来越有耐心。

近期,国泰航空出了个公务舱Bug价,长沙出发香港转机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万元人民币,对于很多不怎么飞的人可能没概念,但这票几小时就被抢购一空,评论也都是“国泰配享太庙”一类的感激涕零。

两万不便宜,但对于这届游客来说,该省省该花花,只要心理价位上认为值,压根不会犹豫。

回到今年双十一,商家只要把SKU上好,把心智说动,把用户情绪拿捏到位,转化就仍然会发生。

同时,现在的大促,不仅仅平台在唱独角戏,平台和商家的合谋博弈才是关键。

旅界在观察今年OTA销售趋势时发现,无论碎片化产品抑或出境游酒店,用户正在变得更早决策,而不少国内热门目的地产品,也是在大促预热期就已经出现超预期成交。

需求一直都在,只不过换了节奏和姿势,不行还可以囤了再退。

就像一位专攻亲子游的博主朋友和我所说,“别看我的粉丝现在没下单,等双十一最后一波折扣一出,他们就一窝蜂冲过来了。”

营销是场情绪调动,而消费者早已习惯了等待节奏的游戏。

所以别担心消费者没热情,真正的好产品,依然有人等着出手,真正的双十一赢家,也从来都不是第一个喊出“开打”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作者:theodore熙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