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已全面步入“存量厮杀”时代,流量触顶与成本高压成为常态。
面对这一困局,近几年,子母品牌“共生”开店成为了一批头部餐饮连锁品牌的拓店新模式。
与过去常见的“店中店”嵌套模式不同,“子母共生”模式更强调品牌间的协同与独立:主品牌与子品牌开在一块,但各自拥有独立门店、菜单和就餐区,但共同服务同一客群,形似“邻里”,实为“一家人”。
从肯德基孵化的肯悦咖啡、KPRO,到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再到魏家凉皮的魏斯理汉堡,这批连锁餐企正围绕主品牌积累的客群与资源,以“母店带子店”的方式,展开多品类、多场景的延伸。
那么,“子母共生”开店模式为何在此时集中爆发?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运营逻辑?
1
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巨头已入局
“子母共生”开店模式正悄然流行
谈及“子母共生”开店模式,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前几年盛行的“店中店”模式。彼时,库迪咖啡、沪上阿姨等品牌通过将档口店嵌入主店或合作方,以抢占优质点位、降低成本。
而如今兴起的“子母共生”开店模式,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它不再是“店中店”式的依附,而是独立运行的“个体”,主品牌与子品牌并肩而立。
肯德基旗下的肯悦咖啡,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2023年,肯德基推出的独立门店品牌“肯悦咖啡”,采用的便是“子母共生”开店模式。
这一策略也被复制至肯德基旗下轻食品牌KPRO、炸鸡品牌“炸鸡兄弟”。2025年以来,KPRO已在多个城市与肯德基协同落店。尽管未在财报中高调披露,该模式正以务实而高效的方式持续落地。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也运用了该模式。自2017年作为集团咖啡子品牌诞生以来,幸运咖便承接了蜜雪冰城的整套运营体系,约70%的门店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职餐记者发现,“子母共生”开店模式也提供了关键推力——尤其在县级市场,幸运咖部分门店也采用了“子母共生”开店的策略。
此模式不仅在茶饮咖啡领域,在中式快餐领域也有应用。以魏家凉皮旗下“魏斯理汉堡”为例,其部分门店与母品牌“紧邻共生”,共享客流与运营基础,实现品类互补与客群拓展。
放眼餐饮市场,共生逻辑正进一步演化:在不少城市街区,多家不同品类、不同定位的门店,实则为同一主体运营,形成“一条街生态”。
通过观察,采用这种“子母品牌共生”拓店新模式的品牌,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内孵子品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子母共生”模式的餐企,大多源于主品牌内部孵化的品牌,而非外部合作。
2、深耕同一客群:主品牌与子品牌共同服务同一核心客群,通过场景互补,实现对客流的深度挖掘。
3、现阶段在茶饮咖啡快餐赛道常见:目前该模式的运用大多见于茶饮、咖啡等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且易于快速复制的业态。
4、近几年全国性连锁餐企集中发力:以往,这种开店模式集中在地域,比如一条街几家店都是同一家餐企,但近几年,百胜中国、蜜雪冰城等全国头部连锁餐企正在加速布局。
2
“母店带子店”,为什么在连锁企业中流行起来了?
当下,餐饮市场早已从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 ,各大细分赛道普遍面临供给过剩。
新人入场门槛持续抬高,草根创业成功概率大幅降低,新品牌突围更是愈发艰难。
在此背景下,连锁餐企开始密集孵化副牌,采用“子母共生”的开店模式。这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战略意图?
1、共享资源:
老店赋能新店,减少开发成本
“子母共生”开店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资源的“打包复用”——从选址到运营管理,各环节协同来降低新品牌的试错成本。
选址上,主品牌为子品牌铺平道路。规模化扩张的第一步在于占据优质点位,主品牌已有的门店网络便是子品牌的先天优势。
一旦主品牌完成落位,副牌即可承接已被验证的黄金点位,省去重复调研成本,规避选址风险。尤其是在景区、学校、交通枢纽等特殊点位中,新品牌入驻门槛高、资质审核严,独立进入难度大,而借助主品牌的信誉背书,新品牌则更易打通渠道壁垒。
谈判中,“捆绑入驻”也可强化议价能力。以多品牌矩阵与商业体进行“打包洽谈”,能够争取更优惠的租金条件,实现单一品牌难以达成的入驻条件,形成区位上的集约优势。
运营端,主品牌的成熟体系也可直接复用。主品牌积累的SOP流程、培训机制与本土化运营经验,可快速迁移至新品牌,使其从开业首日起就具备稳定输出能力,跳过传统新店必需的磨合期,大幅压缩前期运营投入。
2、 共享客群:
打通品牌流量,实现客群交叉转化
在存量竞争时代,餐饮业普遍面临获客成本高企的挑战。“子母共生”开店模式的另一关键效能,则在于将主品牌积累的客群基础与品牌信誉,高效转化为新品牌的“启动资产”,实现用户的低成本触达。
首先便是信任迁移,跨越认知门槛。消费者对陌生品牌天然抱有审慎态度,而主品牌的背书能直接完成信任传递。以“肯悦咖啡”为例,它便能够借助肯德基建立的品牌认知,缩短市场教育周期,降低前期推广成本。
其次是场景互补,构建全时段流量矩阵。通过主副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可实现对消费场景的协同覆盖。例如,肯德基满足全时段家庭与工作餐需求,而K PRO则以健康轻食切入年轻品质人群。二者协同,能形成从早餐、午餐到晚间轻食的多时段衔接,提升整体客流畅度与转化效率。
再次是客群渗透,实现跨品类低成本引流。若主副品牌客群画像重合,“子母共生”开店模式的布局能自然完成顾客交叉转化。如蜜雪冰城与幸运咖,虽分属茶饮与咖啡赛道,但核心受众同为价格敏感年轻群体。“子母共生”开店后,茶饮消费者可顺势转化为咖啡尝鲜客群,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升新品牌的成活效率,也同步反哺主品牌,共同推动同店客流与销售增长,实现生态内循环。
3、 助力扩张:
子品牌可站在母品牌的肩膀上,加快扩张速度
在“子母共生”模式下,子品牌正以远超行业平均的速度实现规模化扩张,展现出显著的“扩张加速度”。
肯悦咖啡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自2023年推出以来,该品牌从首批50家门店起步,至2024年已突破700家,一年间实现14倍增长。
目前其门店总数超过1300家,不仅强势跻身中国连锁咖啡品牌前十,更因扩张节奏超出预期,推动百胜中国将2025年的门店目标从1500家主动上调至1700家。
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百胜中国CEO屈翠容也提及,“肯悦咖啡充分利用了肯德基的店面空间、丰富的门店内资源以及会员基础”。简言之,肯悦咖啡和肯德基产生了巨大的协作效应。
幸运咖的增长轨迹也验证了“子母共生”模式带来的助推效果。依托蜜雪冰城成熟的渠道网络,幸运咖在2024年底签约门店约4500家,随后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至8700家,实现近乎翻倍的增长,直指“万店”规模。
这也表明,当子品牌能够共享主品牌资源时,其扩张便不再是“从零开始”的线性增长,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扩张。
职业餐饮网小结
在当前餐饮行业全面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市场不仅面临客群流量的争夺,黄金点位的稀缺性更成为各方抢占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子母共生”模式凭借其可复制的协同体系,实现对点位价值、客群触达与供应链效能的深度挖掘,在有限市场中为新品牌快速打开局面。
这也意味着,随着整个连锁餐饮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餐企或将告别过去单一品牌“野蛮生长”的粗放阶段,转而迈入多品牌协同、系统化布局的“集团军作战”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作者:小鱼。